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中南院”)始建于1949年,總部位于湖南省長沙市,注冊資本金13.5億,是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重要成員企業。具有工程設計綜合甲級和工程勘察、工程咨詢、工程監理、環境影響評價等16項甲級證書,同時擁有對外承包工程資格證書等多項其它資質。
中南院面向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經營格局涵蓋技術服務(含規劃、勘測、設計、科研、咨詢等)、工程承包(含EPC、設備成套、巖土施工等)、投資運營三大板塊,業務領域涉足能源電力、水資源與環境保護、基礎設施三大領域,形成了以水利、電力勘測設計及工程承包建設為核心,涉及公路和軌道交通、市政、房屋、水生態環境治理等領域綜合發展的“大土木、大建筑”的多元化經營格局。
中南院現有在職職工2500余人,其中,培養了2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2位國家級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人,以及2位省級勘察設計大師。
2006年5月,我院被人社部和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授予博士后工作站單位。現面向社會招收優秀的博士人才。
|
一、招收條件
(1)在國內外已經獲得或即將取得博士學位者;
(2)年齡在35周歲以下;
(3)身體健康;
(4)其他條件應符合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的相關規定。
二、在站期間有關待遇
1、科研條件:入站后公司安排主要技術負責人或專家作為博士后合作導師,提供科研平臺和科研經費。可推薦申請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湖南省博士后基金,獲得國家、省市項目者享受相應科研資助。
2、薪酬福利:根據博士后研究課題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博士后個人薪酬總額為20-30萬元,享受中南院正式職工的福利待遇。
3、其他:為在長無房的博士后提供住房。
4、優秀博士后出站后經雙向選擇可以留在我院工作。
三、聯系方式
簡歷投遞郵箱:02335@msdi.cn,郵件標題注明:應聘博士后+本人姓名+高校人才網。
公司網址:http://www.msdi.cn
聯系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香樟東路16號
聯系人:李老師
聯系電話:0731-85072243
附件1:博士后需求一覽表
序號 |
博士后科研課題名稱 |
擬招聘專業方向 |
1 |
機器感知及大數據處理技術 |
人工智能、大數據、計算機應用技術 |
2 |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工程數據資產管理體系研究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3 |
智能算法及數據結構研究 |
人工智能、大數據 |
4 |
信息安全及AI云腦研究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5 |
基于數據大吞吐量的分布式網絡設計研究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6 |
AI及傳感芯片計算研究 |
人工智能、計算機應用技術 |
7 |
基于多傳感芯片的硬件優化研究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8 |
基于多傳感終端的硬件系統研究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9 |
SaaS模式下應用系統多租戶技術研究 |
計算機軟件與理論 |
10 |
基于深度學習的三維地質動態建模技術研究 |
人工智能、大數據、計算機應用技術 |
11 |
工程移民大數據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
計算機應用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12 |
水電站設備智能診斷及健康評估研究 |
計算機應用技術、人工智能、水力機械、電氣工程 |
13 |
水利水電工程智能檢修機器人研究 |
機器人設計與開發、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人工智能 |
14 |
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新型智慧城市研究 |
計算機應用技術、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15 |
基于CIM的城市數字化規劃平臺研究 |
計算機應用技術、人工智能、城市規劃 |
16 |
基于GIS的智能建模關鍵技術研究 |
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技術 |
17 |
基于3DGIS的數字城市海量模型數據的調度策略研究 |
計算機應用技術、地理信息系統 |
18 |
數字城市中多源海量異構數據的融合處理技術研究 |
計算機應用技術、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19 |
基于WebGL的BIM/CIM數據展示技術研究 |
計算機應用技術、地理信息系統 |
20 |
BIM+VR/AR研究 |
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 |
21 |
基于BIM的工程全生命周期數據交換標準研究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22 |
BIM與3DGIS數據與圖形端融合技術研究 |
計算機應用技術、地理信息系統 |
23 |
基于GIS的空間數據挖掘研究 |
地理信息系統 |
24 |
流域/城市水文與水動力模型及其計算方法研究 |
城市水文學 |
25 |
公路智能選線算法研究與應用 |
計算機應用技術 |
26 |
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系統設計仿真建模研究,柔直系統過電壓分析和保護研究 |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高電壓與絕緣技術 |
27 |
吸力筒基礎結構研究 |
巖土工程、水工結構、海工結構 |
28 |
漂浮式海上風機基礎結構研究 |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 |
29 |
海洋工程建筑物和金屬結構腐蝕機理和防腐技術研究 |
水工結構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金屬材料工程 |
30 |
海洋工程生物附著影響及處理措施研究 |
材料科學與工程、海洋生物學 |
31 |
海上風電區域性海洋水文環境數值預報系統研發 |
物理海洋學、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海洋科學、河口海岸學等 |
32 |
深水浮式海上風電機組支撐系統設計的理論和方法研究 |
船舶與海洋工程、浮體結構、結構動力學 |
33 |
海上風電結構振動特性及安全穩定研究 |
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動力學等相關專業 |
34 |
海上風電場柔性直流輸變電系統技術研究 |
電力系統自動化、高電壓、電力電子方向 |
35 |
淤泥質海床海纜的敷設施工技術與海纜監測運維 |
海洋工程或工程力學 |
36 |
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水動力及能量轉換效率研究 |
水利水電工程,動力工程,電氣工程 |
37 |
高壓地下儲氣庫密封材料、密封技術及其檢測監測技術研究 |
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 |
38 |
壓縮空氣儲能與可再生能源(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耦合系統研究 |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
39 |
基于鹽穴儲氣的先進絕熱壓縮空氣儲能電站(100MW以上)關鍵技術研究 |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
40 |
超大跨度地下空間圍巖變形特征及圍巖穩定技術及研究 |
巖土工程、巖石力學 |
41 |
超大跨度地下空間體型優化與結構型式研究 |
巖土工程、巖石力學 |
42 |
淺埋超大跨度地下空間圍巖變形特征及圍巖穩定技術及研究 |
巖土工程、巖石力學 |
43 |
城市地下大空間結構關鍵技術研究 |
結構工程 |
44 |
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及關鍵技術研究 |
結構工程,建筑工程 |
45 |
綜合物探技術在降雨型滑坡預警中的應用研究 |
地球物理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
46 |
有機污染物土壤熱脫附技術與裝備研究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化學工程、熱能工程 |
47 |
農田重金屬綜合治理技術集成研究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農業資源與環境、化學工程 |
48 |
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研究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化學工程 |
49 |
有機污染土壤原位高效化學/生物修復技術研究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化學工程 |
50 |
復合污染場地修復技術研究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化學工程 |
51 |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聯合修復技術研究 |
土壤學、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化學工程、巖土工程 |
52 |
場地地下水鹵代溶劑污染修復技術研究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化學工程 |
53 |
黑臭水體治理與長效保持技術研究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54 |
生物質高效熱解氣化技術研究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熱能工程 |
55 |
生物質燃氣高效潔凈處理技術研究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熱能工程 |
56 |
生物質熱解氣化副產物轉化利用技術研究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熱能工程 |
57 |
河道綜合整治底泥處置和資源化利用研究 |
環境工程、市政工程、環境科學 |
58 |
退化湖庫濕地和河流濕地生態修復及綜合利用研究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 |
59 |
污水廠污泥高效脫水和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 |
環境工程、市政工程、環境科學 |
60 |
生物天然氣高效發酵和凈化技術研究 |
環境科學、環境工程 |
61 |
廠房結構動力特性及抗振工程措施研究 |
結構工程、流體力學、水力機械 |
62 |
其他方向 |
水利水電、新能源、電氣工程、水環境與水處理、土壤治理、海洋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