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思】
3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閩江學院考察調研時的重要指示,讓人們對閩江學院“不求最大、但求最優、但求適應社會需要”的辦學理念有了更深理解。這一理念是習近平同志上世紀九十年代在福州工作期間兼任閩江職業大學校長時提出的,至今仍有重要指導意義,既體現了新時代高等教育的發展要求,更指明了廣大地方高校的辦學方向。貫徹落實這一辦學理念,必須做到: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當今中國最鮮明的時代主題,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高等教育要站在民族未來的戰略高度,把“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作為育人的根本問題來抓。大學生在學期間要注重打好人生基礎,健全理想信念,增強社會適應性,好好學做人、學本領,以適應社會需要贏得尊重。地方高校要瞄準社會需要培養適用人才,使學生學好本領為國效力、奮斗創新擔當責任。
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逐步建立起適應每個階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并通過“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建設、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應用型高校轉型發展等對高等教育發展規律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新時代中國教育已發生格局性變化,獨特的歷史、文化、國情、國際環境,決定了我國高等教育最終要走自己的發展道路。面向未來,新一輪科技革命是世界變局的重要推動力,不創新只能原地踏步,創新成為未來經濟的新動能。地方高校要把學問做在中國大地上,努力增強教育支撐區域創新發展的能力,注重解決地方經濟社會產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事業中建功立業。
彰顯應用型辦學特色。應用型是絕大多數地方高校的辦學方向、辦學理念,決定著高校的教學方法與人才培養模式,其特征體現在以下三點:其一是服務,地方高校當以區域繁榮發展為己任,以社會服務為導向開展育人和科研工作,把辦學特色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把應用研究和人才服務結合起來;其二是融入,高等學校有責任利用自身優勢融入地方產業發展,融入鄉村振興,主動開展產學研用合作,幫助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幫助農村發展新型農業和生態產業。其三是模式,地方高校要積極推動學科專業與產業的融合,加快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推動創建適應社會需要的、有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模式。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面向未來,我國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一定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遵循,牢記初心使命,堅持應用型辦學,深化產教融合,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迎接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培養學以致用的優秀人才。
(作者:馬陸亭,系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高教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
項目團隊:
本報記者張勝、高建進、王斯敏
來源: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1-03/31/nw.D110000gmrb_20210331_6-09.htm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高校人才網官方微信(微信號:Gaoxiaojob)。
Copyright © 2007-2021 高校人才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信息:粵ICP備13048400號-2 粵公網安備:44010602004138號
客戶咨詢電話:020-85611139 QQ:2881224205 郵箱:info@gaoxiaojob.com
高校人才網——國內訪問量、信息量領先的高層次人才需求信息平臺